河北省滄州市是京杭大運河流經里程最長的城市,蘊含豐富的地理和人文特色。大運河在滄州境內流經8個縣(市、區),是滄州的母親河、民心河、幸福河。
近年來,滄州檢察機關始終把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作為重要職責使命,圍繞大運河公益保護加強新時代法律監督工作,充分發揮公益訴訟檢察職能,推動大運河生態和文化遺產保護,努力擦亮千年運河“金名片”,繪就一幅“檢察藍”與河暢岸綠、水清民樂、景美文興交相輝映的履職畫卷。如今,運河兩岸文化璀璨,沿線城鎮快速發展,人民生活安居樂業,大運河已成為滄州最具魅力的生態家教名片和文化印記。
“今年是大運河申遺成功10周年,一直以來,我們扎實推進大運河公益保護,不斷在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中彰顯檢察作為,以堅定的檢察履職讓千年古運河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滄州市人民檢察院代檢察長杜運彩近日接受《法治日報》記者采訪時說。
加強內外協作構筑法治屏障
建立協同保護機制,是推進檢察工作現代化、提高法律小樹屋監督效能的重要舉措,滄州市檢察院堅持在健全內外協作中構筑大運河公益訴訟保護法治屏障。
對內與民事九宮格、行政、案管等部門建立橫向協作的一體化辦案機制;指導沿運河8縣(市、區)檢察院建立京杭大運河(滄州段)公益訴訟檢察協作機制;與省內沿運河四市建立京杭大運河(河北段)公益訴訟檢察工作協作配合機制,指導東光縣人民檢察院牽頭建立冀魯兩省三市八縣區河流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公益訴訟聯動協作機制。
對外加強與行政機關的聚力攻堅,與市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辦公室共同出臺協作機制。指導泊頭市人民檢察院與當地行政部門建立大運河生態資源保護和文化帶建設協作機制。在全省首創設立駐河(湖)長辦檢察聯絡室,推行“河湖長+檢察長”“林長+檢察長”協作治水護林新模式。
2024年不僅是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10周年,也是大運河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10周年。河水湯湯,如今大運河所講述的故事中,也有京津冀檢察機關同向發力攜手共護的身影。
2023年11月,京津冀三地檢察機關簽署《關于建立大運河(京津冀段)綜合保護檢察公益訴訟協作機制的實施意見》,以檢察機關跨區域協同履職推動大運河系統治理;2024年9月,京津冀魯四省市九地檢察機關齊聚,共商以公益訴訟檢察履職服務大運河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利用大計。
堅持保護優先生態綜合治理
“感謝檢察機關給我們這次改過自新的機會,我們一定積極配合補植復綠工作,把樹種回來。”任某說。
此前,任某等人在沒有采伐許可證的情況下,砍伐了運河沿岸59棵榆樹。運河區人民檢察院檢察官依法提出補植復綠的生態修復方式,盡可能降低對大運河沿岸生態環境的損害。
綠色是大運河的底九宮格色。九宮格近年來,滄州檢察機關持續推進運河沿線生態綜合治理,注重生態空間保護修復,凸顯大運河滄州段原生風貌,打造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長廊。
運河區檢察院強化大氣污染防治綜合治理,督促整改8000立方米的裸露土方,推動“燕趙山海·公益檢察”見真章;東光縣檢察院通過向屬地鄉鎮政府制發檢察建議,督促清理倒栽樹木2500余棵,有效保護大運河生態環境及河道安全;泊頭市檢察院聚焦大運河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對大運河沿岸燒烤攤點臟亂差且污染大氣環境問題進行監督,守護秀美運河。
通過持續亮招,滄州檢察機關用行動交出完美答卷。全市檢察機關秉持生態保護優先原則,持續推動大運河河道治理管護和生態環境修復,5年來,共辦理相關案件75件,督促相關部門拆除違建27200平方米,清除垃圾4127噸,治理周邊環境42200平方米,助力實現大運河河暢、水清、岸綠。
加強文物保護推動文化傳承
謝家壩位于東光縣連鎮鎮,系灰土加糯米漿逐層夯筑而成,是南運河河北段僅存的兩處夯土壩之一,也是滄州段運河唯一一處世界文化遺產點。謝家壩如今處處如畫、步步皆景的背后,是滄州檢察機關通力保護的結果。
2021年3月,滄州市檢察院接到案件線索稱,謝家壩未設立文物保護標識,壩體出現多處裂縫,壩底雜草叢生,面臨被破壞的嚴重威脅。對此,該院通過“聽證會+審前磋商”的方式,督促相關行政機關加強謝家壩生態環境保護和文物保護。該案被最高人民檢察院評為檢察機關大運河公益訴訟保護典型案例。
瀾陽書院位于大運河沿岸,始建于清康熙年間,為河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吳橋縣人民檢察院發現該書院本體年久失修,多處漏雨,且與一小學共用大院,不利于文物保護,遂向相關部門發出檢察建議,督促加強對書院的搶救性保護。同時,協助爭取文物保護資金287萬元,用于書院修繕。
新華區人民檢察院針對省級文保單位清真北大寺消防設施安全隱患問題,組織召開專項協調會,小樹屋督促加強文物消防安全監管;青縣人民檢察院督促職能部門對馬廠炮臺、青縣鐵路給水所、胡白莊夯土壩等開展修繕,對周邊環境進行綜合整治,讓運河文化遺產“活”起來……從現場踏查、問題核查,到舉行聽證會、監督修復,滄州檢察機關始終奮戰在文物保護一線。
相較于物質文化遺產而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更多體現在技藝與文化的傳承中。近年來,滄州檢察機關充分利用法律監督職能,積極維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知識產權,特別是在保護非遺產品和知識產權等方面加大力度,為非遺文化、非遺經濟發展提供更加全面的司法保障,讓優秀的歷史文化更加奪目光彩。
回應群眾期盼守護民生福祉
滄州因運河而生,因運河而興。滄州檢察機關立足職能,以多領域監督辦案回應群眾所期所盼,以實實在在的公益保護成效推動“幸福運河、幸福滄州”建設。
滄州市檢察院在大運河公園等地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通過發放宣傳手冊、開展法律宣講、現場答疑解惑等方式,鼓勵廣大群眾積極參與大運河公益保護工作。同時,滄州大運河沿線檢察機關以“燕趙山海·公益檢察”食藥領域專項監督為契機,持續加大辦案力度,為健康滄州保駕護航。
青縣是有機果蔬種植大縣,現代農業發展突飛猛進,是名副其實的京津“菜籃子”。此前,青縣人民檢察院發現轄區內部分耕地、大棚附近存在大量農藥包裝廢棄物。對此,該院向相關行政部門制發檢察建議,相關問題得到及時有效整治。
滄縣素以“中國金絲小棗之鄉”美譽聞名中外,紅棗干果加工產業已成為富民興縣的支柱產業。前不久,滄縣人民檢察院在履職中發現,紅棗干果商品存在無證生產、食品保鮮保質相關材料不合格、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等食品安全問題。隨后,該院向市場監管部門發出檢察建議,并督促多部門聯合開展紅棗干果產業專項整治活動,切實守護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運河區檢察院推動南川老街、百獅園等公共場所高標準建設母嬰室,健全母嬰室運行管理制度;東光縣檢察院明確外賣平臺的食品安全管理責任,守護百姓網絡餐飲安全;南皮縣人民檢察院對鄉村小作坊小餐飲沒有按照規定辦理食品經營許可證等問題進行監督,消除食品安全隱患。
如今的大運河,生態與人文競秀,一泓清水繪就了千年獅城的生態底色。滄州檢察機關將繼續為滄州大運河“保駕護航”,共促人共享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共護秀美燕趙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