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省怀化开放大学的校园里,一架造型小巧的无人机一下子飞到200米高空,不一会儿又快速降落,平稳流畅的飞行操作吸引了众多同学围观,其中就有来自怀化市中方县铜湾镇思坪村的种粮大户杨英平。“今年刚买了一架无人机,听到市里要1對1教學办农机作业操作手培训班,我赶忙报名,好好学习一下无人机规范操作,学好了自己也能开展无人机植保作业,有余力的话还能给周边农户提供服务。”杨英平高兴地说。
这是湖南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湖南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政策扶持为支撑,大力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近十年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27.6万人。随着参与培训的农民把学到的新知识、新技术应用到实际的生产实践中,这批学有所成的高素质农民正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领头雁”,为加快建设农业强省提供了人才支撑。
分层分类,精准培训提质量
为切实推动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落地见效,湖南出台了《2023年湖南省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湖南省高素质农民培育规范》等文件,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分层分类实施培育工作,省级重点抓好示范性培训和高层次人才培育,市级重点抓好区域共性技能培训和全产业链综合型人才培育,县级重点抓好各类技术技能培训和产业带头人培育,促进职业能力培训与农业产业发展需求有效匹配。
为实现精准培训,确保培育质量,永州市宁远县筛选出全县具备潜力的高素质农民2万余人,建立了高素质农民培育对象信息库,5年来组织开展“水稻、水果、茶叶、水产”新技术提升专题培训班200多期,培训农民2.7万余人次。
此外,湖南还根据农业生产季节合理设置培训内容、时长,按农时分段开展培训。今年初,湖南省农业农村厅组织相关部门利用冬春农闲时节,以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为重点,因地制宜围绕大豆油料扩面积、提单产开展系统培训,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实用技术培训。
精准培训从源头上杜绝了“大水漫灌”式1對1教學培训的弊端,有效推动了全省高素质农民队伍结构持续改善、质量持续提升。何广泽、王立斌、朱霞、王新兵、高贵等全国农民教育培训“百名优秀学员”保供先锋,通过带动农户成立合作社、发展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不断壮大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大大增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精心组织,要素保障强基础
专业性、系统化、多個人空間元化的高素质农民培育,离不开专业师资力量、社会培训机构、政府专项资金等资源要素的支撑。
为瑜伽教室进一步夯实高素质农民培育基础,湖南坚持以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农广校、科研单位等公益性培育机构为主体,打造了一支具有湖1對1教學南特色的高素质农民培育师资队伍,长期稳定承担培训任务。2022年,全省共有406所(家)、1033个实训基地参与了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除此之外,今年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对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培育对象予以扶持的指导意见》,对高素质农民优秀学员予以产业及项目扶持。
全国共享乡村振兴实践指导师刘英,常年行走在授课一线,对农民需求如数家珍:“往大处说,我们要为国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培育更多高素质三农人才;往细处说,我们要为农副产品出村进城找路子,让农民的生活过得更红火。”寒来暑往十余载,刘英带领团队累计培训学员7万余人次,其中4万多人成功在网上开店和销售产品,1万余舞蹈教室人成为“村播带货”网络销售达人。
为了更好地对接农民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需求,今年湖南在全省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情况调研,通过产业发展主题座谈会、上门访谈、发放调查问卷、专家论证会、教师团队指导服务等形式,从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方法等方面开展培训需求调研,获取有效建议和意见500余条,为科学制定培育实施方案奠定坚实基础。
资源互通,多方协作扩影响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湖南省农业农村厅与省人社厅、省教育厅、省科协、省残联、共青团省委、省妇联等共同发力,资源互通、阵地共享,不教學場地断扩大高素质农民培育的范围,增强培育的影响力。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与省教育厅联合推介17所省级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与省科协联合举办了5期农民科学素质网络大赛,与省残联联合开展了4期残障人士乡村振兴人才培育示范性培训班,与共青团省委、省妇联联合开展了多期青年、巾帼致富带头人個人空間示范培训班,与省人社厅合作评定了第一批乡村振兴农艺专业职称,形成了大培训工作格局。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科技教育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进一步完善省、市、县三级联动与多部门分工协作的培训工作格局,并推动农民教育培训与基层党建有机结合,教育引导农民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同时,强化培育各环节组织管理,依托全国农民教育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开展项目监管,通过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开展机构、师资和效果等综合管理在线评价,加强项目资金监管,确保财政资金发挥最大效用,推动培育工作惠及广大农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