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山東臨清市戴灣鎮聚焦特色農業發展賽道,積極探索農業高家教質量發展新路徑,調結構、興產業、拓思路,引導各村積極發展特色種植產業,激發鄉村發展活力,讓更多村民實現就近就業,不斷拓寬群眾增收致富路。
“寶葫蘆”繪就豐收好“錢景”
初秋時節,戴灣鎮牛莊村的葫蘆種植基地里,白皮、小美果等多個品種的葫蘆已成熟待摘,5名工人穿梭在田間地頭忙著采摘。
“今年年初,我外出學習了葫蘆種植。回來后,舞蹈場地我抱著試試的心態,整合了村集體土地12畝,專門育苗葫蘆1萬株,種植5000株,其余5000株發放給村民在庭院種植。”戴灣鎮牛莊網格村黨支部書記楊桂路介紹,如今種植的5000株葫蘆已經成熟,按照今年行情,每個葫蘆價格平均在1元左右,除去成本,預估今年收入近2萬元。
在該葫蘆種植基地附近的一處加工點,村民牛廣玉正坐在庭院里對葫蘆進行去皮處理,“一個一毛錢,在家門口干活,一天能掙150多元。”家教場地據了解1對1教學,牛莊村葫蘆基地聘請了本村5名農民進行日常維護打理。如今,越來越多的村民開始利用庭時租空間前屋后的零散土地種植葫蘆,并與企業簽訂葫蘆回收協議,提高家庭收入。
梨香滿園托起幸福甜日子
金秋十月,走進戴灣鎮趙官營西村農戶黃玉國的梨園內,蔥郁的梨葉映襯著成熟的梨子迎風舞動,一顆顆個頭飽滿、色澤金黃的晚秋梨掛滿枝頭,果香四溢。黃玉國和家人忙碌采摘的身影穿梭在梨園內,臉上洋溢著滿足和喜悅的笑容。
“種植晚秋梨第五年了,今年又是大豐收,梨果目前全部預訂出去了。”黃玉國在梨園里講述著他的梨果“生意經”。他在6畝梨園種植了600余棵梨樹,選擇速生豐產、耐貯運的優質晚熟梨新品種,今年收獲了3.3萬斤,能給交流家庭帶來4萬元左右的收入。梨園的豐收,不僅為果農帶來了可觀的收入,也為農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動了農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助力群眾增收致富。
蓮藕種植連通“致富路”
眼下,正是蓮藕成熟的季節,戴灣鎮晁寨村種植的59畝蓮藕也迎來了大豐收。清晨,連片的晁寨荷塘上還彌漫著淡淡的霧氣,藕農們已經開始了一天的蓮藕采收工作,他們腳踩膠鞋、手拿鐵鍬,將一根根蓮藕“揪”出泥潭后,進行分揀、沖洗、打包、裝車。
戴灣鎮在推進村集體經濟發展過程中,緊盯撂荒地整治工作,讓荒廢土地變成良田。經過實地摸排,目前共排查出20余畝集體土地和近百畝村民土地,因土地低洼易澇,收成較低,甚至閑置荒廢。結合本地實際情況,戴灣鎮黨委制定了流轉土地發展食用蓮藕種植的整治計劃,妥善推進撂荒地治理。
東王、陳南網格黨支部率先落實整治措施,對集體低洼地塊進行整治,選用戴灣特色藕種“白蓮藕”進行示范種植。組織村干部、公益崗人員共計30余人深入田間,在20余畝澇洼地上進行種植,每畝小樹屋地收益預計在1萬元左右,成功將村里的撂荒地變成了“增收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