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陽明湖去九宮格:去了“油膜” 暢了“呼吸”_中國網

編者按 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加強重要江河湖庫生態保護治理”。今起,本九宮格版推出“創建美麗河湖”欄目,講述各地河湖治理的生動故事,展現碧水清流的美麗中國。

微風輕撫,波光粼粼。春天的陽明湖如明鏡一般,鑲嵌在綠山環抱之中。遠處的湖床上盛開著粉白相間的花草,形成了陽明湖獨特的“湖底花海”,吸引眾多游客前來踏春。

陽明湖位于江西省贛州市,年徑流量25.83億立方米,是長江流域一級支流贛江的重要水源地。曾經,陽明湖流域水體富營養化趨勢明顯。近年來,通過當地系統治理,全域水質實現根本好轉,陽明湖也由此入選第二批美麗河湖優秀案例。

水上垃圾曾充斥湖面

3月末的一天上午,晨曦微露。在陽明湖過埠段的一處水域,一條幾十斤重的大青魚“唰”地躍出水面,打破了湖面的寧靜。陽明湖漁業公司負責人張敏帶著漁民們拉網、趕魚、轉運、裝箱、上車……一套作業下來,一條條富硒生態魚被打包裝箱,發往粵港澳大灣區市場。

“現在的水質好了。你看,這就是我們生態放養的野生青魚,將近30斤,品質好、質量佳。今年肯定是個豐收年。”張敏常年扎根于此,對水質的變化深有體會。

近年來,當地大力發展“以魚凈水、以水養魚”的生態養殖模式,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推動漁業持續健康發展。

陽明湖地跨江西省贛州市上猶、崇義兩縣,水域面積31平方千米,森林面積34萬畝,擁有瀑布、鐵扇關、獅象山等30余處風物景象。湖岸線長264公里,有427條形態各異的湖灣和42座星羅棋布的湖心小島。

誰能想得到,如今如玉般清透的湖水曾經臟得像個垃圾場。

時針撥回到20世紀90年代。那時,為了解決陽明湖庫區漁民的溫飽問題,上猶縣鼓勵陽明湖庫區群眾從事網箱養殖。此舉在一定程度上推動小樹屋了當地居民脫貧致富。后來,政府加大對當地旅游業的扶持力度,水上餐館應運而生。雖然水上餐館給游客提供了餐飲便利,但餐館排入湖中的污水、垃圾等嚴重影響了陽明湖水質,破壞了湖面風景。

類似情況也發生在崇義縣。“小時候,我爸只要出船就能打幾十斤魚回來。而我當家時,湖里基本上打不到魚,只能搞網箱養魚。”今年50歲的崇義縣過埠鎮村民黃先禮感嘆,雖然網箱養魚掙了些錢,但由于過度養殖,加上缺乏管理,陽明湖水體污染嚴重,經濟效益每況愈下。

“其實大家心里都盼著,希望陽明湖能像以前那樣清澈。”黃先禮說。

記者了解到,除了餐飲和網箱養魚,陽明湖流域礦山無序開采、畜禽水產養殖盲目發展、污水垃圾收集處理不規范、庫區移民“水上漂”等問題讓彼時的陽明湖由清變渾。

那時,水上垃圾充斥湖面,陽明湖里的水生動植物種類減少,富營養化的水體像一層“油膜”罩住了陽明湖。

陽明湖急需“呼吸”。

綜合治理提升水質

2012年,一場生態環境保衛戰在陽明湖全面打響。

當年6月,《國務院關于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出臺實施。這份文件在推動漁民上岸的同時,也提出加強當地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方能確保一江清水送贛江。“上猶縣以河(湖)長制為抓手,對陽明湖庫區進行水上、水面、水下立體式、系統性的綜合治共享會議室理,打出一系列‘組合拳’。”上猶縣政府相關負責人說。

為了讓水上餐館搬遷上岸,縣鄉村各級干部做得最多的就是下湖、聽取意見。

“那時,政府建議庫區餐飲經營者上岸。我的餐館搬了兩次。看到陽明湖現在的美景,覺得當時大家的努力都很值得。”陽明湖附近的魚館老板陳昌佳說,搬家雖然麻煩,但還給了家鄉一湖清水。他相信今后的生意會越來越好。

一條條兼顧生計與環保的轉產上岸政策迅速出臺,并得到群眾的理解和支持。庫區數十家水上餐館全部搬遷上岸,上萬套網箱網具全部清理到位。湖面環境慢慢修復,水質逐漸變優。

“此外,我們還先后建成了上猶縣生活污水處理廠、生活垃圾填埋場、工業園污水處理廠,污水管網的延伸與城市擴展實現同步建設。”該負責人說,上猶縣對20多公里的河道岸線進行綜合整治,并在南湖湖畔開展水生態修復,從源頭上保護生態環境和飲用水源。

崇義縣編制《陽明湖生態環境保護總體實施方案》,為陽明湖庫區留足1公里生態控制線,周邊5教學場地公里內山林劃入保護區管理。

“我們投入4100萬元改造環湖低質低效林21萬畝,實施大江流域過埠段自然岸線保護與修復試點,投入1.2億元成功創建陽明湖國家濕地公園。”陽明湖國家濕地公園工作人員吳薇艷說。

通過系統整治,如今的陽明湖撕去“油膜”,暢快“呼吸”,模樣大變。“原來都看不見水底,現在好多了。你看,這片水深3米,可以清楚地看到湖底的水草和石頭。”船夫李顯文向記者道出了湖區的喜人變化。

如今,陽明湖不僅被評為“中國好水”優秀水源,水質優良率達100%,還成為國家森林公園、4A級旅游景區。

科技守護湖區美景

近日,在陽明湖水域的小漓江景區,一葉扁舟劃開湖面、挑起漣漪。船長楊官發撐著竹筏,向筏上的游客介紹這里的景點與文化。

陽明湖水域的優美環境離不開科技的保駕護航。走進陽明湖管理處智慧指揮平臺,一塊大屏幕出現在眼前,屏幕上閃動著一個個移動的點,那是護林員正在巡護小樹屋的軌跡。

現場工作人員介紹,這套系統不僅提高了護林員信息上傳效率,還可以利用各種儀器動態監測陽明湖水域的各項數據。

據悉,為進一步提升陽明湖水域監管能力,當地利用數字化技術賦能生態資源保護。2023年6月,陽明湖管理處智慧監管平臺正式投入使用。平臺按照“1+1+4+7”架構,即通過建設1個指揮中心、1張景區三維地圖、4類物聯感知設備、7個子系統,綜合運用衛星遙感、無人機、高空瞭望、卡口監控、智慧巡檢等先進技術,構建了江西省贛州市首個“天、空、地、人”一體化立體監管網絡。

“平臺建設的智慧巡檢子系統能夠提升每一位護林員的巡護效能。”現場工作人員介紹,目前,300多平方公里的陽明湖區域僅有護林員50余人。護林員通過手機安裝巡檢App,實時將巡護軌跡上傳系統,如果發現巡護事件也可以直接拍照上傳。便捷的操作破時租場地解了人少事多的難題,有效小樹屋提高了巡護效率和管理效能。

此外,陽明湖管理處智慧監管平臺設有森林防火子系統、平安景區子系統、林業生物、水環境監測、宣傳展示等7個子系統,全方位提升景區綜合監管能力。

科技助力當地實現了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

據了解,近年來,崇義縣聘請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高標準編制《陽明湖(崇義段)生態漁業發展規劃》,推進漁業科學健康發展。當地還舉辦高峰論壇,請專家為漁業發展把脈問診,讓漁業發展與生態保護良性循環。

“我們當地的漁業公司會根據大水面環境條件,科學評價養殖容量,合理增殖鳙魚、鰱魚等水產品,在保護陽明湖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的同時,發展大水面生態漁業。”崇義縣農業農村局局長陸水明說,崇義堅持科技興漁、質量興漁、品牌強漁,在實現以漁抑藻、以漁凈水、以漁固碳的同時,推動漁業增量增值,走出了一條生態漁業發展新路。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