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9月1日電 特稿:在現代化征程上攜手同行——習近平主席引領中非合作開啟新篇章
新華社記者韓梁 張代蕾 林晶
非洲,一片擁有豐富資源、深厚歷史、多彩文化的廣袤大陸,卻曾是“世界良知的傷疤”。數百年間,西方殖民者在這里極盡掠奪和欺凌。
如今,新的變革已經來臨。曾經“被遺忘的大陸”“失敗的大陸”,日益成為“活力的源泉”“未來的象征”。
在邁向現代化的征程上,為它賦能的,陪它奔跑的,助它振興的,有這樣一位可靠的朋友、真誠的伙伴、親密的兄弟。
2023年5月23日,在肯尼亞內羅畢,非洲之星鐵路運營公司機輛部的火車駕駛員蔣立平(右)與學員霍勒斯從蒙內鐵路機車旁走過。新華社記者 王冠森 攝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非洲是發展中國家最集中的大陸,中非早已結成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2018年,習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開幕式上發出真誠呼吁:“我們愿同非洲人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共筑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樹立典范。”
如飄揚的旗幟,似高擎的火炬,翻過亞歐大陸的山,拂過乞力馬扎羅的雪,穿過好望角的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匯聚起強大動能,引領中非在現代化征程上攜手并肩,闊步前行。
發展之變:讓多彩非洲生機盎然
“非洲是21世紀的希望熱土。這是我第十次踏上非洲大陸,每次來到這里,都能感受到非洲的新發展新變化。”2023年,在南非舉行的中非領導人對話會上,習近平主席回顧與這片大陸的深厚緣分,講述他眼中的“非洲之變”。
新時代以來,習近平主席先后5次到訪非洲,兩次出席中非合作論壇峰會,與非洲國家領導人精心擘畫合作藍圖,引領中非在團結合作的道路上堅定前行。
2013年,習近平擔任中國舞蹈場地國家主席后首次出訪就來到非洲,提出真實親誠對非政策理念和正確義利觀,書寫中非友好新篇章;2015年,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上,習近平主席指出“中非歷來是命運共同體”;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上,習近平主席呼吁“構建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新時代中國推動構建中非命運共同體的努力一以貫之,在元首外交戰略引領下,中非合作結出累累碩果,助力非洲大陸面貌日新月異,中非命運共同體的內涵日益豐富、路徑越發清晰。
——非洲之變,波瀾壯闊,是高樓平地起、天塹變通途的新篇章。
在“非洲屋脊”乞力馬扎羅,海拔近5900米的最高峰“自由峰”和海拔3795米以上的休息營地都已實現高速網絡全覆蓋,其中大部分通信設備由中國企業提供。
在非洲最大湖泊維多利亞湖,中企承建的馬古富力大橋將在今年年內竣工通車,湖畔居民熱切期盼跨湖通行時間從兩個多小時縮短為5分鐘。
這是4月11日在坦桑尼亞姆萬扎省拍攝的馬古富力大橋施工現場(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發
在非洲最長河流尼羅河畔,埃及新行政首都中央商務區初具規模,中企承建的首批辦公樓今年已正式驗收。
在非洲最大沙漠撒哈拉的南緣,多國建設者正學習借鑒中國“三北”防護林工程的成功經驗,努力構筑一條防風固沙的非洲“綠色長城”。
“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也。”廣袤多彩的非洲大地上,中國與非洲伙伴齊心協力,建設了一條條“幸福路”,一個個“繁榮港”,一座座“連心橋”,創造出無數欣欣向榮的發展奇跡,雕刻著山川湖海的嶄新樣貌,延展著互聯互通、區域一體化的美好愿景。
——非洲之變,見微知著,也是一粥一飯、一磚一瓦里的新生活。
貝寧重要棉花產區帕拉庫附近的美麗城村,村民多納蒂安·埃津一家從簡陋的土坯茅草房搬進寬敞明亮的新磚砌房。得益于來自中國的新設備和新技術,當地棉農收成逐年增加,不少人蓋起新房、買了新車。村長伊夫·科巴說:“中國專家讓我們美麗城村的生活更加美麗。”
在坦桑尼亞莫羅戈羅省,農戶奧馬里·哈約靠著種大豆、做豆漿開起一家小餐廳,中國風味的豆漿是招牌飲品。中非合作的“小豆子、大營養”項目,讓當地人愛上營養豐富的“中國味道”,過上更加健康的生活。
布隆迪的水稻田間,剛果(布)的玉米地里,盧旺達的菌草培訓班上,常年可以見到中國農業專家忙碌的身影。開墾示范田、建立實驗室、建造養殖場、編制農業發展規劃,中國從不吝嗇與非洲朋友分享理念、經驗和機遇。
2023分享年6月20日,在布隆迪布班扎省基航加縣,農民在田間給雜交水稻脫粒。多年來,中國派出農業專家深入布隆迪各地,對當地稻農提供技術指導,為糧食增產增收做出重要貢獻。新華社記者 韓旭 攝
截至2023年底的10年間,中國在非洲建成24個農業技術示范中心,推廣300多項先進農業技術,帶動當地農作物平均增產30%至60%,惠及100多萬非洲小農戶。非洲人民的“糧袋子”和“菜籃子”豐富了,農業現代化正逐步成為現實。
從“十大合作計劃”到“八大行動”再到“九項工程”,中非在攜手發展振興的道路上一步一個腳印,不斷拓展新空間,取得新進步。南非西開普大學學者馬哈茂德·帕特爾認為,中非合作不僅改變了非洲的面貌,也改變了國際合作的范式,提升了非洲的全球地位。
“非洲發展不可限量,非洲未來充滿希望”,習近平主席多次強調,中國“張開懷抱歡迎非洲搭乘中國發展快車”,“任何人都不能阻擋中非人民振興的步伐!”在聯合自強、求新求變的發展道路上,中國和非洲的心貼得更近,手握得更緊。
道路之變:做非洲現代化的同行者
在肯尼亞,充滿現代感的孔扎科技城在草原上拔地而起。這座中肯共建的“非洲硅谷”,匯聚肯尼亞高級科學和技術研究所、國家數據中心等機構,完全建成后將加速肯尼亞的數字化轉型,創造數十萬就業崗位。
當很多人對非洲的印象還停留在貧困落后、缺衣少食的階段時,不少非洲國家已經逐步擺脫殖民時代遺留的資源輸出和依附型發展路徑,探索符合自身發展要求、具備各自文明特色的現代化道路,向著嶄新的未來加速奔跑。
習近平主席指出,“邁向現代化的道路豐富多樣。什么樣的發展道路最適合非洲,非洲人民最有發言權。”“推進一體化是非洲國家和人民自主選擇的現代化道路。中國一直予以堅定支持并愿做非洲現代化道路的同行者。”在中國和非洲國家領導人戰略引領下,中非各領域合作求“質”向“新”,全方位發展,為非洲大陸現代化進程注入澎湃動力。
中國已與52個非洲國家和非盟委員會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同非盟《2063年議程》及非洲各國發展戰略深度對接,雙方合作領域向數字、綠色、航空航天、金融等新興領域不斷延伸。
2023年8月10日,在埃及蘇伊士省的中埃·泰達蘇伊士經貿合作區,員工在工廠生產線上工作。新華社記者 隋先凱 攝
從贊比亞-中國經濟貿易合作區到中埃·泰達蘇伊士經貿合作區,從埃塞俄比亞東方工業園到吉布提國際自貿區,源自中國的投資、技術和運營經驗,助力“非洲制造”走向世界,為非洲國家的工業化進程提供豐富滋養。
如果說基礎設施和工業園區是支撐非洲大陸經濟發展的“骨骼”,那么“數字基建”和“數字經濟”則日益成為促進非洲與世界深度融合的“神經網”。
當前,眾多非洲國家把數字經濟視為發展新動能。中資企業搭建的移動支付平臺為數千萬非洲用戶提供安全便捷的數字支付服務;中國在非投資創設的電商平臺讓當地民眾足不出戶即可“買全球”“賣全球”。
2021年,習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論壇第八屆部長級會議開幕式上宣布,中國將同非洲國家攜手拓展“絲路電商”合作。“絲路電商”不僅帶動主播、貿易商、物流等全鏈條就業,也為非洲的數字革命提供動力,讓更多人享受數字生活的便利。
2023年11月10日,在肯尼亞姆洛隆戈,Kilimall員工在倉庫內工作。Kilimall是第一家在非洲設立海外倉并實現100%在線支付的中國電商平臺,是當地民眾喜愛的購物網站之一。新華社記者 李亞輝 攝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最了解非洲國家的處境和面臨的挑戰,急非洲之所急,解非洲之所難。”這是很多非洲人的共同感受。面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非在新科技、新能源和新興產業領域的交流日益密切,為培養現代工業人才、促進可持續發展帶來新機遇。
從肯尼亞的索西安地熱電站到南非的德阿風電項目,中非合作論壇框架下的100多個綠色能源項目助力非洲綠色轉型。津巴布韋經濟學家布雷恩斯·穆謝姆瓦感慨,從可負擔的綠色產品到清潔能源的開發,非洲“從中國日益壯大的綠色能源產業中獲益匪淺”。
不久前,肯尼亞“魯班工坊”學生所研發的“盲人眼睛”手機APP在肯尼亞高校創新大賽中榮獲最佳創意獎。從科特迪瓦到吉布提,“魯班工坊”助力非洲職業教育發展,培養出一批批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人才。中企在非洲啟動一系列人才培養計劃,為非洲青年提供學習尖端技術和創業經驗的機會。越來越多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擁有國際視野和理念的非洲青年成長成才,為非洲大陸的騰飛注入青春力量。
2022年9月19日,在位于吉布提首都吉布提市的吉布提工商學校,學生在魯班工坊鐵道運營沙盤教學區學習。新華社記者 董江輝 攝
南非斯泰倫博斯大學公共領導力學院院長茲韋林齊馬·恩德烏說,中國理解非洲從被殖民到走向獨立自主的艱辛歷程,將支持非洲發展視為推動非洲大陸人民“二次解放”的一部分。
肯尼亞經濟學家漢娜·賴德認為,中國對非合作的鮮明特點是“以非洲的需求為驅動”,這也帶動了更多國家“愿意傾聽非洲聲音、建立平等的伙伴關系”。
習近平主席說:“凡是對非洲有利的事情,我們都歡迎、都支持,全世界都應該盡力做、認真做。”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利共贏,讓中非同行的步伐更堅定。幾內亞比紹總統恩巴洛說:“我們一直與中國并肩前進。”
思想之變:吹響南方覺醒的時代號角
上世紀60年代,塞內加爾開國總統、詩人桑戈爾提出了建設一座黑人文明博物館的設想。他一直積極倡導“黑人傳統精神”,弘揚非洲傳統文化和價值觀。
50多年后,桑戈爾的夢想終成現實。2018年12月,中國援建的塞內加爾黑人文明博物館正式開館。黑人文明的獨特價值和貢獻,以一種立體而飽滿的姿態呈現在世人面前。館長哈馬迪·博庫姆說,這座博物館致力于逐步完成“與非洲和黑人群體相關知識的非殖民化”。
2023年5月12日,游客在塞內加爾首都達喀爾的黑人文明博物館與展出畫作合影。“隔洋相看——非洲畫家筆下的中國”畫展5月12日在這里開幕。新華社記者 李亞輝 攝
非洲從未停止在人類文明史上留下印記。如今,非洲文明的復興,讓南方覺醒的時代號角愈發嘹亮,為中非合作提供深厚文明滋養,為非洲現代化進程注入寶貴精神動力。
從黑人文明博物館,到競技摔跤場,通過中國的幫助,塞內加爾的文化瑰寶大放異彩。“塞內加爾是文化之邦,中方愿同塞方一道致力于傳統文化的保護和繼承,促進兩國文化交流合作。”習近平主席真摯的話語,讓人感受到中非友誼的溫度和深度,更見證一個東方大國對非洲文明的理解和尊重。
今天,中外聯合考古隊在非洲大陸深處追尋人類起源和技術演化奧秘,中文已納入非洲多個國家國民教育體系,非洲舞蹈等藝術形式受到中國觀眾喜愛。人文交流日益深入,不僅增進中非對彼此的理解和信任,筑牢中非合作的民心基石,也為中非的共同繁榮進步注入文明力量。
2024年5月22日,在坦桑尼亞達累斯薩拉姆,參賽者在“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坦桑尼亞賽區決賽上展示才藝。 新華社發(赫爾曼·埃馬紐埃爾攝)
不久前召開的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擘畫了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藍圖。鏗鏘的改革足音,堅實的現代化步履,強烈的復興夢想,在非洲大陸回響激蕩。
在肯尼亞和南非,兩場“紅廳論壇”相繼舉行。從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對非洲的啟示,到中國式現代化為“全球南方”帶來的機遇,一次次真摯熱烈的交流討論,讓人們更加堅信,中非雙方通過伙伴關系和互學互鑒,將攜手實現繁榮和現代化。
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啟發,納米比亞人組黨將建設納米比亞特色社會主義的目標寫進黨章,要求全體黨員“不忘初心”“以人民為中心”;走進陜西梁家河村,中非共和國總統圖瓦德拉深入了解當地脫貧做法,稱贊中國經驗“極具啟發性”;探訪深圳高新技術企業,突尼斯總統賽義德了解中國在智慧城市、清潔能源、人工智能等領域的前沿科技,感受當代中國社會的生機與活力。
這是2024年7月31日在肯尼亞內羅畢拍攝的“紅廳論壇·內羅畢對話會:中國式現代化與非洲攜手共進”現場。新華社記者 韓旭 攝
中國和非洲正在通過共同探索現代化的生動實踐,攜手推進合作共贏、和合共生、文明共興的歷史偉業,懷著對建設一個更美小樹屋好世界的共同愿景,奏響“全球南方”團結自強的時代旋九宮格律。
習近平主席深刻指出,當今世界正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中國和非洲為代表的“全球南方”蓬勃發展,深刻影響世界歷史進程。在“全球南方”加速崛起,推動世界朝著多極化方向演進的時代大潮中,不斷發展的非洲日益成為世界政治、經濟、文明發展的重要一極,以更加自信的姿態參與國際事務和全球治理。
中國是第一個明確表態支持非盟加入二十國集團的國家,并支持非盟在全球治理中發揮更大作用。從聯合國舞臺到金磚國家合作機制,中國和非洲一次次在多邊平臺發出反對霸權、捍衛公平、合作共贏的正義呼聲。
中非合作論壇是推動南南合作的重要機制。肯尼亞國際關系學者卡文斯·阿德希爾說,以中國和非洲為代表的“全球南方”在全球經濟治理和轉型中擁有巨大潛力,在國際事務中扮演日益重要角色,“全球南方”的成長和崛起“將為人類帶來共同繁榮”。
在變亂交織的世界中,如何解決發展赤字、破解安全困境、加強文明互鑒是中國和非洲共同面臨的時代課題。習近平主席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倡導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得到非洲國家廣泛支持。赤道幾內亞共和國總統奧比昂表示,習近平主席一系列重大倡議推動非中命運共同體建設不斷深化,“為我們帶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
南非約翰內斯堡大學非洲-中國研究中心研究主任伊曼紐爾·小樹屋馬坦博說,我們擁有相似的遭遇和經歷,也擁有共同的使命和未來。“這個未來,就是打造一個互利共贏的共同體。”
同聲相應,同氣相求,跨越山海,心靈相通。構建高水平的中非命運共同體,讓“全球南方”的聲勢更壯大,行動更有力。習近平主席向第37屆非洲聯盟峰會致賀電時說:“2024年將召開中非合作論壇新一屆會議,我愿同非洲國家領導人一道,著眼造福雙方人民,精心規劃中非合作新藍圖,推動共筑高水平中非命運共同體。”
相聚北京,期待北京。歷史的盛會,將延續中非團結合作的歷史使命,讓共同發展的夢想綻放新的光彩,為人類現代化進程帶來新啟迪。
涓涓細流匯成大海,點點星光點亮銀河。中非攜手推進現代化事業,構建高水平中非命運共同體,將為中非28億人民創造更美好的生活,以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的“南方力量”,為人類社會開創更加光明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