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社攜手托起“夢想之翼”去九宮格會議室_中國網

原標題:家校社攜手托起“夢想之翼”

日前,教育部等十七部門聯合印發《家校社協同育人“教聯體”工作方案》, 提出要推動各地全面建立家校社協同育人“教聯體”,確保政府統籌、部門協作、學校主導、家庭盡責、社會參與的協同育人工作機制更加完善,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的良好氛圍更加濃厚。

早在1952年,教育部便在文件中將“家校(園)合作”作為辦園治校的重要內容。黨的十八大以來,“辦好教育事業,家庭、學校、政府、社會都有責任”這一理念日益深入人心。黨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要求,健全學校家庭社會育人機制……

家校社協同育人,實施效果如何,怎樣進一步提升?記者就此進行了采訪。

1.打造家校共育空間

在北京十一學校豐臺小學的校園里,“三分地”家庭菜地計劃實施已有一年。談起實施之初的場景,校長曹君津津樂道:“68塊家庭菜地雖然在校園里,但不是老師帶著學生種,而是家校共建,以家庭為單位來管護。招募計劃發布后,家長參與熱情極高,200多個家庭報教學名,最終通過搖號加公證確定了每塊菜地的歸屬。”

對于菜地,學校不提供托管,僅提供水源和工具收納屋。一位位家長帶著孩子,在農事勞作中一起學習、共同成長。別樣的種植經歷讓孩子明白:一切生活經驗都是從無到有,從實踐中來的。

“這‘三分地’可不簡單,那是親子教育的新陣地,在這里,可以全員參與創造新的家庭生活。”曹君介紹,“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收獲了種菜經驗,得到了價值評估。即使蔬菜收成不好,也可以讓孩子明白,不成功是生活的常態,要學會接納和面對結果。這就是過程的教教學育價值。”

“以前除了家長會等活動,我們很少能走進學校。認領‘九宮格家庭菜地’后,現在周末也可以進校。”程女士是該校一名三年級學生的家長,她開心地說,“晚上下班后,也能陪孩子去澆水,碰到老師就會聊幾句。學校打開校門,讓家校溝通更順暢了。”

“教育交流隨時發生,相互支持的關系才能更緊密。以前我們沒找到合適的陣地和載體,家校難免疏離,現在有了打破隔閡、密切交小樹屋互的可能性。”曹君說。

為了促進家校相互理解,北京市中關村三小除了設立家長開放日外,還開放了一些校內活動和空間,如教師期末閱卷、教研活動、選修課、社團活動、食堂等。家長通過官微預約,每次可安排20~30人入校觀摩。在這些活動中,最受家長歡九宮格迎的是觀摩期末閱卷。觀摩的家長每到一個閱卷場地,都會由教研組長詳細講解:試卷的命題原則、命題過程、審核機制、評分標準,以及怎樣指導孩子高效復習等。這樣的觀摩過程,可以讓家長既看到老師的專業性,也感受到老師的不易,進而更加理解老師。

社會力量也在促進家校溝通和理解。2019年,北京教育系統關工委在全國率先推動家校社共育咨詢室試點建設,致力于提供精準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解決家庭教育指導“最后一公里”難題。4年來,已從8個區40個咨詢室發展到16個區120個咨詢室,開展講座、咨詢等活動1.2萬余場次,服務學生、家長230余萬人次。“這是個很好的探索——政府統籌、部門協同、學校主導、社會支持,共同打造育人合力。”首都師范大學教授康麗穎認為。

2.社會課堂放飛夢想

9月21日,“弘揚科學家精神,點亮科學夢想”主題活動在北京市八一學校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校長薛其坤專程從外地趕來,為同學們講述自己走上科學道路的心路歷程,并在會后接受了“小記者”采訪。

“中國科學院始終堅持科研與教育并舉、出成果與出人才并重,通過開展科普工作、打造科普品牌,激發公眾特別是青少年的科學興趣,引領青少年成長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未來力量。”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黨組副書記吳朝暉表示。

遼寧省沈陽市皇姑區航空實驗小學毗鄰中航沈飛集團、中航沈陽飛機設計研究所和沈陽航空航天大學,該校黨總支與沈飛集團黨委、沈陽航空航天大學黨委、學校所屬的牡丹社區黨委不斷交流,碰撞出“航空+”家校社工作思路。

“航空+”專家課堂、“航空+”家長課堂,讓學有專長的身邊人為學生帶來生動前沿的講座;“航空+”實踐基地,讓學生走出校園、接觸社會。開學第一天,師生和家長在沈飛航空博覽園唱響《我和我的祖國》;中國航空事業110周年紀念日,學校師生代表來到沈飛集團,與中航集團的專家們共同參加航空科普嘉年華活動,全面了解中國航空工業發展成就;3D社團的同學與家長來到沈陽航空航天大學3D打印國際研發中心,開啟家校研學之旅……

在北京,“百校中小學生科普教育高校行”“百場科普教育講座”已成為品牌活動。北京教育系統關工委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21所高校的博物館、科技館、展覽館等36個場館建立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各個單位都以自己的方式參與其中,如首都博物館策劃的“讀城驛站”學校巡展活動,以“探秘北京中軸線”為主題,以展板的形式走進十幾所學校,讓學生們不出校園就可以了解北京中軸線的歷史沿革、申遺工作。

“黨的十八大以來,協同育人越來越受重視。”國家開放大學教育學院基礎教育系主任王海平說,“建設教育強國,社會機構也發揮了很大作用。按照主體劃分,既有婦聯系統、關工委系統,也包括少年宮、博物館等機構。社區力量的介入,更增聚會強了全社會共同守護青少年健康成長、托舉‘夢想之翼’的力量。”

3.疏通育才用才堵點

在職業教育領域,社會協同力同樣發揮著重要作用。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要“推動校企全面加強深度合作”“職業院校應當根據自身特點和人才培養需要,主動與具備條件的企業在人才培養、技術創新、就業創業、社會服務、文化傳承等方面開展合作”。

“校企協同對職業教育而言意義重大。具體可分為協同人才培養、協同資源建設、協同文化生成三個部分。”長三角產教融合與職業教育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浙江工業大學教授陳衍說。

“人才培養方面,職業院校與企業需要協同制定符合市場需求的人才培養計劃。資源建設方面,二者是共享資源平臺的建設主體,體現在信息資源、設施設備、人力資源、項目資源、數字化資源、研發資源等方面。文化生成方面,企業參與校園文化建設,學校將企業文化融入專業教學過程和學生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陳衍介紹。

“部分地方高校推進校企合作之所以進展緩慢,深層原因是其自身服務區域產業發展的實質性貢獻度不高、能力偏弱;部分職業院校之所以難以調動龍頭企業參與人才培養的積極性,深層原因是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與企業人才需求的匹配性不強。”湖南大學教育科學研究見證院院長羅仲尤表示,職業教育應立足國家和區域產業行業發展實瑜伽場地際,通過社會協同力實現產教深度融合,有效激發參與主體的積極性,形成“產業鏈”“崗位鏈”“教育鏈”“創新鏈”無縫對接,進一步提高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適合性、匹配性。

陳衍認為,校企之外,社會的作用也不可輕忽。“政府部門制定相關政策法規,以區域為節點,以行業為支點,引導和支持學校與企業開展合作,為校企協同提供政策保障和資金支持。社會是監督者和實施者,社會機構、行業協會等對校企協同的過程和效果進行監督評估,確保校企協同的質量和效益;社會還可以整合各種資源,為校企合作搭建平臺,促進信息交流、資源共享、技術流通。”

發佈留言